现状 网络体系不健全
“地球上的原生资源毕竟是有限的,而相对来说,再生资源取之不尽、用之不竭,这个行业永远不会淘汰,是名副其实的朝阳产业。”全国政协委员、民进中央副主席、宁夏自治区政府副主席姚爱兴在接受采访时说,只要我们对再生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,将会大大优化我国的能源结构,更深远的意义还在于能够缓解我国的环境压力、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。
姚爱兴介绍,全国已批准城市开发示范基地29个,社会各界对再生资源行业重视程度在不断加强,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,这些严重制约着我国再生资源行业的发展。
姚爱兴认为,再生资源行业缺乏统一的规划,加上网络体系的不健全,制约了行业的发展。
据介绍,我国大部分地区还没有建立再生资源利用专业园区,再生资源的回收、交易、处理、深加工等环节处于分离状态,没有形成整体的产业布局,从而使得再生资源的利用率较低。另外,由于没有建立完善的回收网络体系,相对大宗工业废弃物的回收利用情况而言,那些分布于家庭的废旧商品回收难度大,大部分回收渠道被走街串巷的游商小贩占据,非法小作坊式生产遍地开花,正规企业却难以获得这些资源。
姚爱兴提出,技术装备问题也是一个重要原因,像汽车拆解技术,目前还是以人工拆解为主,劳动强度大、效率低、预处理技术落后,再生资源开发的增值效应没有得到体现。像废铜基、铅基基本上是回炉重炼生产纯金属,浪费了大量的铝合金元素。同时再生资源开发利用技术与装备相对落后,导致产业链条较短、深加工不足、产品结构单一、初级产品的比重大、产品附加值低、市场竞争力弱,严重制约了再生资源企业的发展。
在调研中,姚爱兴委员发现,不少企业反映再生资源企业融资渠道少、成本高,造成一些项目建设进展缓慢,成为制约再生资源企业发展的瓶颈。
姚爱兴委员说,相关税收政策支持力度不够,也是一大影响因素。他进一步举例解释说,国家对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企业税收优惠范围较窄,使得报废汽车等行业增值税、企业所得税无法享受优惠。还有营改税以后,废旧物资回收企业全额按照7%上交税金,增加了企业的税负。
提议 纳入政府立法规划
对于自己从事的这个行业,全国人大代表、中国再生资源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管爱国坦言,他开始也认为这个行业的社会地位和档次都比较低,但是进入这个行业以后,却发现这个行业的魅力所在。再生资源是公益性和环保性远大于经济性的行业,是一个造福人类、保护环境,功在当代、利在千秋的行业。
管爱国说,我国对再生资源的重视是比较早的。早在1952年,我国就开始把废弃物品收集起来,支援国家建设。但在发展过程中,因为理念、方式问题,再加上这几年改革开放没有把再生资源行业的地位提上去,所以现在我国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和欧美、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还比较落后,还处于初始阶段。
管爱国介绍,废品的回收看起来很简单,其实是一个系统工程,基本上散落在社会各个角落,只要有人生产和生活的地方,就会有废弃物的产生。把分散在各个角落里面的废弃物有效收集起来,是一个社会工程,任何一个企业都做不到。全世界所有国家对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都有好几个层面政策。第一,国家通过立法严格设置门槛,不是所有人都能经营;第二,对容易带来二次污染或经济价值低于环保价值的项目,国家会有一系列补贴政策鼓励发展;第三,采用生产者延伸责任制和消费者延伸责任制。所以,他建议政府在立法层面对再生资源给予关注,并纳入到政府顶层规划中。同时希望政府出台相关的政策扶持再生资源产业发展。
建言 集约化、规模化、产业化
加强再生资源利用、发展循环经济极具战略意义。我国作为全球第一资源消耗大国,无论推行开采型资源战略还是储备型资源战略,都不是长久之策。只有大力发展再生资源产业,才可以有效缓解我国日益严重的资源短缺矛盾。
全国人大代表、中国蜂产品协会副会长、山东省东营蜜蜂研究所所长宋心仿建议,加快推进回收网络体系建设。他表示,要推进再生资源利用产业化,必须首先建立健全资源回收体系。一是依托供销合作社系统现有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,加快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体系建设;二是把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、网点规划设置纳入到城市总体规划中,按照布局合理、网络通畅、标识醒目、环境洁净、管理规范、交售便利的要求,健全城市社区和农村乡镇生活性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体系,完善非居民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体系;三是引导形成城镇回收利用网络、分拣加工中心和集散市场、产业基地三级层次分明、功能齐全、有机组合的全国废旧商品回收利用网络体系。
他提出,要提高资源回收利用的集约化、规模化、产业化水平。按照布局合理、产业集聚、土地集约、生态环保的原则,在有条件的地区加快投资建设一批高起点、高标准的循环利用产业园区,大力推动专业企业入园集聚发展,打造行业上下游企业相互衔接、共生代谢、环境友好的再生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链。此外,要打破层级和地区界限,以资本为纽带,全面推进行业资源整合,着力打造一批在全国具有影响力、竞争力、行业领先的龙头企业,实现行业经营规模和经济总量的快速扩张,增强创新意识,加大创新力度,引进国际先进生产设备和工艺技术。
宋心仿说,我国再生资源的利用情况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,但要看到再生资源未来发展的有利优势。我国人均消费能力强,消费将会带动再生资源产品需求和原料供给。因此,我国再生资源行业的发展依然有着巨大的市场空间。
电话:020-82872818 传真:020-82872218 联系人:黄先生 手机:13922179198